人民網哈爾濱3月18日電 我國是肝病大國,乙肝、丙肝、脂肪肝、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各類肝病人群數量龐大,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集中各種社會力量,發動群眾,廣泛開展預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識宣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每年的3月18日被定為“全國愛肝日”,2021年的主題為“愛肝護肝、防治結合、遏制肝炎”。哈醫大二院副院長、感染科專家朱麗影教授提醒市民提高認識、早期篩查、規范治療,科學預防肝病。 朱麗影教授表示,盡管肝臟疾病種類很多,但在出門診時遇到最多的還是乙肝及由乙肝進展演變而來的肝硬化及肝癌等患者。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們國家目前約有8000萬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發展為慢性乙肝的患者約為2000萬,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反復提醒人們,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有效治療已知患病人群,減少新發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 乙肝母親可以生下健康寶寶嗎? “懷孕生子是人生的一件喜事,但對於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媽媽們來說,小生命的到來卻讓她們驚慌失措、惴惴不安,孩子留與不留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有的孕婦一坐到我的診室就開始哭,自己查出來是‘大三陽’,體內病毒含量高,傳染性大,擔心孩子被感染。作為一名感染科醫生,我深知乙肝患者和他們的家庭除了要遭受疾病的痛苦,還要面臨精神的折磨。每當我的患者進行乙肝母嬰阻斷后,生下健康的寶寶,全家人喜笑顏開時,我都會有一種職業幸福感。”朱麗影教授動情地說。 據悉,相比甲肝、丙肝、戊肝,慢性乙肝很難徹底治愈,必須從“源頭”上著手防控,避免新增感染者,尤其是新生兒感染。我國每年有100萬以上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婦進行分娩,即使這些孕婦生下的新生兒及時注射了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仍有5%-10%的孩子無法避免感染風險。 朱麗影教授表示:“乙肝傳播是完全可以做到母嬰阻斷的,乙肝母親是完全可以生下健康寶寶的,目前乙肝母嬰阻斷方案已經日臻成熟。”據了解,朱麗影教授自2013年開始進行乙肝母嬰阻斷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內外多個具有高影響因子的醫學雜志上,受到同行廣泛認可,經過多年的沉澱與發展,已為近萬名乙肝育齡期婦女提供了妊娠相關咨詢,並成功為1000余名乙肝母親實現了母嬰阻斷。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表明,高病毒載量的孕婦,尤其是“大三陽”的孕婦,在專業感染科醫生的指導下於妊娠24-28周時,使用對孕婦安全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至產后1-3個月后停藥,阻斷成功率可達99.9%以上。 如何最大化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 專家表示,每名乙肝育齡期婦女都渴望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其實這並不難做到。關鍵要配合感染科醫生、產科醫生及新生兒科醫生,通過乙肝母嬰阻斷最大化降低孕婦體內乙肝病毒載量,並實施聯合免疫盡早建立新生兒乙肝免疫體系,避免宮內感染、產時感染及產后感染,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科學備孕:建議乙肝育齡期婦女在備孕前到正規醫院進行肝功能、乙肝五項及病毒載量(即乙肝病毒DNA檢測)確定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及是否適合懷孕。 二、孕期監測:除常規孕檢外,建議在懷孕12周,建立母子健康手冊時進行上述檢測,如確認乙肝病毒感染,由有經驗的感染科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行保肝及抗病毒治療,實施乙肝母嬰阻斷。 三、由專業的產科醫生及感染科醫生共同評估,選擇自然分娩或剖宮產。 四、新生兒管理:新生兒出生12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寶寶出生1個月及出生6個月,分別再次注射乙肝疫苗。 五、哺乳:孕期未進行抗病毒治療,新生兒出生后規范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進行母乳喂養﹔孕期接受了抗病毒治療的產婦,也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母乳喂養。 六、停藥:以母嬰阻斷為目的的抗病毒治療,在產后1-3個月停藥,如有“大三陽”“小三陽”或表面抗原轉陰趨勢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可繼續用藥,爭取母嬰共受益。 七、效果評估:在寶寶注射最后一針乙肝疫苗后一個月(即寶寶7月齡時),必須檢測乙肝五項及乙肝病毒DNA,評估母嬰阻斷是否成功及疫苗注射是否有效。有條件的醫院可以盡早為新生兒進行以上檢測,有助於了解新生兒感染狀態,盡早干預。(蘇靖剛、李華虹、楊嘉安)
qyangluo